2020年是学校建校的第七个年头,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启“一校两址”的办学模式。目前学校有40个教学班,1237名学生,114位教师,其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985、211高校教师占32%,学校硕士研究生占4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校委会共有8名成员。
学校秉承北师大合作办学平台“人、爱、创新”的办学理念,继承和发展学校“基于尊重前提下的梦想人生和主动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坚持文化治校,规范办学,不折腾,不功利,安静地办教育,办安静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办有品位有内涵的教育。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一、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
学校自2017年9月开始实行“基于人事及经费制度综合改革的校内薪酬二次分配”(以下简称“二次分配”)政策,为使二次分配推行更加顺畅、规范,学校进行了管理架构调整,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一是成立了督导中心,负责对学部和各中心进行督导评估,各学部和各中心根据各自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和班级进行评价,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成立了研发中心,负责对接引进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在学校推行校内项目招标,以便使各种优质资源和教师的智慧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径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目前学校通过校内招标已成立了校园戏剧、校园传媒中心、校园文化创意、steam课程、专业教室建设、模拟联合国、书香校园、德智一体化校本实践课程等一批项目组。项目组老师热情高涨。以戏剧项目组为例,在去年北师大第六届儿童国际戏剧节上,学校戏剧项目组与著名导演肖向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总导演)合作的《少年天骄》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并在国内外巡演,向全世界人民讲好我们的故事。
实施“二次分配”以来,教师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以2019年为例,在未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教师平均工资提高了30%,一部分优秀教师年收入超过了15万。
学校地处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由于周边少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在未实行“二次分配”之前,教师流失率高达35%以上,实行“二次分配”以来,教师流失率下降到不足1%。同时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几年因国家“二孩政策”,正赶上学校教师生育高峰期,每年都有15名左右教师休产假,但我们从未外聘过一名临时教师,所缺教师都是学部、教研组主动解决。许多学校,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但在我们学校,班主任是需要竞争的,为了圆更多老师当班主任的愿望,学校设立了四类班主任:正班主任、副班主任、临时班主任和影子班主任。学校所有管理人员都是满课时的情况下兼职行政管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发牢骚。
科学的薪酬体系,吸引了一批高学历人才任教我校,以2020年招聘教师为例,所招教师学历起点为211重点大学,大部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985院校,部分优秀教师有国外留学经历。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名优教师名优校长加入我校,去年校招聘了2名原学校的副校长,以普通教师身份加入我校。
园区内常驻人口多为回迁村民,2017年当年小学招生报名人数不足40人,其中原住民的适龄入学儿童只有5名。2020年秋季学期小学计划招生210人,中学计划招生280人,报名咨询均超过千人次。许多家长每天单程奔波20多公里接送学生,充分表明了家长对学校办学品质的认可。
近两年,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的40多个教育考察团,到校参观、学习,伊旗教体局、北师大教育集团以我校为试点面向全旗、北师大平台附校开始推行“经费包干,二次分配”。2019年以“经费包干”为主题,在我校成功承办了全市基础教育现场会,面向全市教体系统介绍了“二次分配”,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对此项改革做了报道,引起了热烈反响。
二、构建以“尊重”为主题的学校文化
(一)心理文化建设
为使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基于尊重前提下的梦想人生与主动发展”真正落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以“和谐的干群关系,亲密的师生关系,友好的同事关系,融洽的家校关系,”为目标的校园心理环境建设整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立足教师、家长、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解决不同群体的实际诉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对教职工没有常规的上下班考勤,为解决老师接送孩子的问题,学校成立了教师亲子乐园;为解决住宿教师的生活问题,我们在教师公寓的每个楼层建设了公共客厅,公共洗衣房;为给教师一个交流、休闲的空间,我们在学校里建立了教师休闲吧、师生影院、健身俱乐部;为丰富、方便老师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还开展了快乐周末、接送站等一系列暖心活动。为了密切家校关系,我们不仅开设了家长学校,同时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全部面向家长、社会开放。我们在小学施行了弹性放学,家长如果有事不能及时接送,放学后,这些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我们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事关学生的事情都要征求学生自治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二)制度文化建设
为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学校制定了《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规范办学校内督导实施办法》等制度,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88条及上级相关规定对标检查,采取随机抽查,电话回访,与学生、家长座谈等多种形式,严守规范办学底线。通过自查整改,学校开齐开足了包括蒙古族礼仪文化、研究性学习等所有课程,按照国家标准大幅度减少了语数外等考试科目的课时量,同时把体育课增加到每周五节。学校规定通过家委会购买包括教辅在内的任何物品必须经过学部审核,发现违规立即停止。学校食堂严格执行不承包,不盈利的原则,通过每月财务报表分析,建立了严谨的食堂内控制度。当部分家长,甚至老师都希望学校也能分重点班、周六日补课的时候,学校旗帜鲜明表示要规范办学,不以媚俗于社会、取悦家长为代价破坏学校的办学底线,这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力。
(三)环境文化建设
为了让师生浸润在文化中,学校把本土文化、学校文化、北师大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北师大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分两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第一期小学部文化建设,小学部搬迁后,将进一步对中学部进行环境再造,真正达到环境育人,增强北师大文化对师生的浸润,进一步增强教师对北师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效管理模式
学校领导班子本着务实、高效、廉洁、勤奋的精神,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个部门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沟通顺畅,配合默契。学校所有管理人员均为兼职人员,采取扁平化、分布式管理,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做到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另一方面校长充分放权,通过机制相互制约。学校实行精细化、零距离管理,提倡行走式办公以及时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减少了繁复的请示汇报,极大缩短了管理距离,大幅度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学校班主任的办公地点都在教室,班级的许多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解决了。我们的办公会大都在现场开,许多棘手的问题在现场都能得到解决。现在,大家都形成了现场意识,习惯了行走式办公。
2019年学校实际在校人数比核定人数少40人(有14人休产假),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举办了北师大第六届儿童国际戏剧节和一年一度的校邀课,我们邀请包括北师大平台的戏剧专家和北师大平台附校伊旗兄弟学校的教师共计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对区域教育起到了推动引领作用。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在伊金霍洛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北师大教育集团的指导下,我们定能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继续一路奋进,一路高歌,一路向上。
来源:办公室
编辑:兰渊
审核: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