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旗区动态 >> 正文

准格尔旗:教育均衡的温暖底色

2025年10月14日 11:00 

 

在破解“有学上”到“上好学”时代课题的征程中,准格尔旗以“温暖教育”为支点,撬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通过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强基、美育浸润、劳动塑能五大系统工程,构建起城乡一体、五育融合的教育新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德育:行走的思政课,让教育入脑入心

通过创新“行走的思政课”模式,围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案,开创了特色思政教育路线,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让思政教育既富知识性又具吸引力。

(一)构筑校外“三课堂”

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将教学扩展到社会各个角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田间课堂”,组织学生到布尔陶亥农业基地实践,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的步伐,将《乡土中国》知识转化为脚沾泥土的认知;“红色课堂”,在沙圪堵镇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研学,创新沉浸式教学,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感和历史深度;“匠心课堂”,带领学生深入准能露天煤矿等企业,让他们在生产一线感受“工匠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发展校内“三基地”

思政教育实践研修基地,利用校内实践教育等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专业实习实训育人基地,以职业高级中学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职业体验课程,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理解;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基地,依托青少年综合发展中心等场所,将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科技创新和志愿服务等场景融合,打造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爱党意识和社会主义信仰的“大课堂”。


智育:智慧教育赋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准格尔旗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五微五新”和“五智”建设模式,全面赋能乡村教师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构建乡村教师“五智”研修共同体

围绕“全面提升教师AI素养,让广大教师成为数字教育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的目标,依托数字课堂与数字化研修基地,采用“数字化应用导师+教学研实践导师”双导师机制,通过“五微五新”模式培养智慧教育种子教师。遴选“智慧教育种子教师”;搭建智育、智研、智学、智创、智思“五智”研修共同体;明确负责人、工作目标和细则,建立智慧教育名师成长路径。

(二)以数字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为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和城乡教学质量差异大的问题,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小规模结对校,以智慧教育种子教师为核心,构建“1+1+N”城乡专递课堂模式,开展课间和集备“闪训”,形成数字化同频互动培研新模式。为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瓶颈和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的问题,在北师大、首师大和内师大专家指导下,开展“指向教学创新的教学研修一体化模式”常态化混合研修活动,在试点校开展人机协同AI双师英语课堂等数字化教学改革,构建“互联网+传帮带”城乡教研模式。为解决课堂教学评价维度单一的问题,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支持下,构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评融合数字化教学评价模式。


 

 


体育:优质为魂均衡为脉,体育教育奏响发展强音

“优质引领、均衡推进、全面发展”为目标,深耕学校体育工作,通过政策赋能、课程革新、赛事联动及智慧升级,实现体育教育覆盖面与质量双提升,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一)以优质发展为核心,推动课程与智慧融合

体育课程改革是优质发展的核心抓手,与全国体育联盟深度合作,遴选2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作为体育试点改革单位,将“零点体育”“体育走班制”等新兴项目纳入课程体系,覆盖初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同时,率先施行课间15分钟,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综合运动2小时”等举措,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成为校园新常态。智慧体育的融入为优质发展注入新动能,部分学校已安装智慧操场,通过运动数据监测、体能分析等功能,实现个性化运动指导;假期推行“云炼营”模式布置体育作业,借助线上打卡、数据反馈等形式,打破时空限制,让运动习惯延伸至校外。

(二)以均衡覆盖为重点,实现资源与机会普惠

“均衡覆盖”是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全旗中小学开展游泳进校园防溺水培训,惠及所有学生;50余支校园足球梯队覆盖每所学校,每年700余名运动员参与旗级赛事;11项全旗体育赛事吸引5000余名学生参与,形成“校校有队伍、月月有赛事”的均衡格局。推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利用校园的“金角银边”建设多元化运动场域,结合智慧体育设施的逐步普及,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不断提升体质健康优良率,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的体育教育资源。

(三)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赛事与育人协同

“全面发展”体现在赛事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全旗中小学均开展“校长杯”“旗长杯”等层级赛事。竞技成绩同样亮眼,2025年鄂尔多斯市“市长杯”小学女子乙组夺冠,2024年自治区运动会斩获亚军,游泳、乒乓球等项目在市级赛事中屡获佳绩,让不同特长学生都能在赛场成长。随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加强和智慧体育的辅助,各中小学生体质有了显著提升,“小眼镜”“小胖墩”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美育:大美育工程,绘就五育融合新图景

以美育浸润计划为指引,创新实施“大美育”工程,通过八项行动构建“课程+实践+资源+师资”立体化体系,推动美育深度浸润校园,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

(一)美育浸润校园——系统性重构

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行动,实施“向美而行”浸润工程,打造音乐餐厅、书法教室等专业艺术空间,通过校园绿化、雕塑艺术等美化工程实现“一校一品”景观改造,让美育融入环境肌理。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2025年上线自治区首个“准格尔大美育云展馆”,通过VR技术360度展示2000余件师生作品,扫码可观看戏剧节高清录像,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上线首周访问量突破1万人次,形成“线上展厅+线下实践”双线模式,成为“数字美育创新案例”。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出台《准格尔旗中小学美育工作情况考评表》,从8个一级指标实施量化考核,将毕业年级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学生艺术特长比例等纳入评价体系,推动“以评促教”落地。

(二)美育浸润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实施“五个一”(一节示范课、一篇论文、读一本书、一次城乡教师联动分组教研、一项艺术创作或学习一项新技能)发展机制。2024年以来开展12场专项培训,组织书法教师赴中央美院研学,15名骨干教师参与“东康伊准”四区联动教研。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提出“六好”(读好书、写好字、讲好话、练好体、学好艺、演好剧)育人理念,构建“1+1+X+N”培养模式,即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项音乐技能、1项美术技能,参与多种多次多元艺术体验。小学书法课程全覆盖,初中成立书法、戏剧等社团。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成功举办全国第五届中小学新常态音乐教育大会,吸引20余位专家、近2万人参与。通过优质课展示等六大板块,树立“美育+文化传承”区域样本。联合旗文旅局评选1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漫瀚调”“剪纸”等公开课200余场。

(三)美育浸润学生——全面蜕变

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2024年举办的区域性中小学生戏剧节,1200余名师生参演近百个原创剧目,获《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阅读量超10万次。2025年第二届戏剧节升级为“云端+现场”联动,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场直播并采访。同期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3200名学生参与12个门类竞赛,实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全旗学生艺术活动月制度实施以来,每月上报优秀作品超500件,书画作品云端展示率100%。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建立“五个一”教师培养机制,组织城区名师工作室与乡村学校结对,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56所学校创新举办以“梦想放飞日”为主题的游艺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支持”模式。


劳动教育:融入实践,培育劳动精神

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中,通过校内外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在“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中,在“布尔陶亥农业实践基地田间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农耕劳动,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同时,各校依托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基地,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育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准格尔旗通过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证明教育均衡不仅是资源配置的均衡,更是育人温度的均衡。下一步将深化温暖教育品牌建设,为县域教育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准格尔方案,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之窗

编辑:张文

审核:李英

终审:高锦隆

 

 

 


下一条:鄂托克旗以“课改”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