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场参会人员

自治区基础教育二处处长额尔德尼在座谈会上发言

自治区教研室主任郭小明全程主持会议

项目学校东联现代中学校长刘月星作学校工作汇报

展示课现场

座谈会现场
1月10日,自治区课堂教学改进项目中期总结会在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召开。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额尔德尼、自治区教研室主任郭小明、《内蒙古教育》主编孙志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盟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教研员、校长,我市教育局分管领导、教研室负责人及教研员,我市各小学、普通高中副校长及部分师生代表约450余人参会。
2013年3月,自治区教研室将东联现代中学确定为“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实验”的课改项目校。这一课改项目的核心内容为探索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评估设计等。项目实施以来,自治区教研室教研员先后7次深入东联现代中学进行视导,并以专题讲座、座谈研讨等方式对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阐明该项目的内涵、意义、操作规范等,对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及时解答。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培训,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责,加深对教学管理效能的理解,提升了专业管理水平;教师们明确了学科教学的要素标准,课改意识得到强化,教学行为趋向规范,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学校东联现代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变得更为明确、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呈现出有针对、有设计、有策划的好势头;以教兴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正在形成。
项目实施以来,自治区教研室策划组织东联现代中学教师与呼市第一中学各学科的名师进行同课异构,使教师们对项目理念和具体内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组织指导备课组内的教师相互观摩,以多种形式进行课堂转型的指导培训。自治区教研室还充分利用内蒙古中小学学科教研网搭建的平台,组织教研员与东联现代中学教师积极交流沟通,共同分析研究教学课例或教学中存在的疑惑与暴露出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学校各备课组利用电子邮箱、QQ等平台按时向各教研员发送单元教案、课时教案、学案、课例等资料,每次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此外,东联现代学校还建成两个网络视频会议室,专门供各备课组与各自的指导教研员进行远程集体备课,效果很好。
会上,自治区教研室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项目开展和建设的相关情况,明确了本次活动的中期总结意义。学校教师汇报了项目实验进展和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尤其是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现身说法,将课改项目推行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深入对比,使得对该项目的评价有了直观的衡量标准。与会人员还共同参与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化学六学科的展示课,授课教师严格按照这一课题实验的操作步骤组织实施课堂各个环节,把理论通过动态的课堂进行了充分展示。
会议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学科内总结,分析了这一项目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自治区课改的启发和引领作用。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充分肯定了该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本次总结会,项目组和与会人员对“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实验”的课改项目的实施推进达成了较统一的后期设想:一是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坚决走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学校管理之路,全面完成教学管理由行政化向专业化的升级转变。继续巩固完善刚建立起的巡查(检测、调研)——提醒——四级约谈(级部主任、教科室主任、分管校长、校长)——三级黄牌警示的教学质量监管程序和发现(调研听课、质量检测、专家推荐)——示范——评价——奖励——“品牌教师”确认的教师业绩激励程序;二是以此项目的实施推进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以教兴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构想拟通过六个环节的打造来实现,分别是:“为什么教”的环节(教师职业规划设计),“凭什么教”的环节(教师专业成长设计),“教什么”的环节(教学目标设计),“用什么教”的环节(教学资源设计),“怎么教”的环节(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教得怎么样”的环节(教学评估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现阶段主抓“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教得怎么样”三个重点环节,以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保持教师队伍的职业热情和活力。充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好苗子,打造好老师,以点带面,以成就更多教师,造福更多学生。继续加强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以培训统一思想,以培训激发热情,以培训明确路径。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科组、备课组的作用,将教育、培训、学习、实践、总结、表彰这一系列工作贯穿项目实施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