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我是幼儿园教师”,为了让社会和家长认识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的特点,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历程,塑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肯定广大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事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营造重视关心幼儿园教师成长、支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市推出“我是幼儿园教师”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幼儿教师的点点滴滴,一起去倾听这些最美“幼教之花”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鄂托克旗木凯淖尔中心幼儿园刘春梅的故事。
人物档案
基本信息:刘春梅,女,汉族,1968年1月出生,大专学历,中教高级职称,现任鄂托克旗木凯淖尔中心幼儿园园长。
工作单位:鄂托克旗木凯淖尔中心幼儿园
获奖情况:自治区课件制作二等奖,鄂托克旗优秀教师,鄂尔多斯市乡村优秀教师。

1985年9月,带着美好的理想,带着执着的追求,刘春梅同志走上了“孩子王”的岗位,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开始在木凯淖尔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扎根、发芽、成长。33年的教师生涯,虽然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但凭着不服输的个性和对本职工作的挚爱,她享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享受着挑灯夜战的刻苦、享受着拼搏的酸甜、奋进的苦辣、成功的喜悦。她从一个当初一脸稚气的青年民办教师成长为一名慈爱的中年园长,她曾开玩笑的说自己是一名“老留守儿童”,这一留就是扎根农村教育工作33年,这一守就是从年少青春到两鬓略白。
长期以来在农村的教学工作让刘春梅从中不断汲取教学经验、因材施教。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旗级奖项,曾获得过鄂尔多斯市最美乡村教师、鄂托克旗三八红旗手、鄂托克旗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这一项项的荣誉是上级部门对一位一直扎根农村的老教师的认可、鼓励,也是刘春梅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辛勤付出的回馈。
扎根农村,不忘初心!
2011年秋天刘春梅所在的桃力民小学按照上级要求撤并搬迁至旗政府所在地,但26年的农村教学,使她无法忘却一张张质朴、满眼渴望的农村孩子,使她心中时刻挂念着农村留守的孩子,于是刘春梅决定放弃去条件更好的城镇里,而选择继续坚守、留下来。
后来,在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组织考察下,她成长为木凯淖尔镇中心幼儿园第一位公开竞聘的园长,从此,踏上了幼儿园管理之路。从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园长这样的角色转换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这既是对她多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个人能力的挑战;但永远不变的是她对留守农村幼儿慈爱关怀的初心。
进入到新的工作环境,她每天不仅要认真细致的搞好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还会挤出时间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幼儿教育、管理知识;利用下午时间组织老师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十要十不准》等法律法规,以此来加强自己和幼儿园老师们的整体素质。每学期都会把周边18个村的农牧民幼儿家长组织到幼儿园,通过邀请旗里的专家进行讲座及园长、老师讲课等形式,为农村的农牧民家长传知识、普法律、讲道理,使当地的家长们充分认识到3-6岁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农村的幼儿能和城里的幼儿一样有幼儿园学习、成长的过程。

她是农村幼儿口中的“园长奶奶”
刘春梅经常走访周边各村、嘎查农牧民,从走访中了解到召稍村五社有个小女孩已经6岁了却仍不上幼儿园,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是因为小女孩天生聋哑,父母担心孩子不能自理所以不让她上幼儿园,刘春梅便多次上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领着孩子来幼儿园里熟悉环境、熟悉老师,让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进餐、一起午休。刚开始,这个小女孩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一个人坐在一边哭闹。刘春梅便每天协助当班老师轮流跟孩子交流、玩游戏,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女孩也逐渐变得开朗了起来,现在这个小女孩能主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一看见刘春梅进她们班,便一下子跑过来拉住她的手邀请她一起做游戏。
幼儿园中班有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出车祸去世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因打击太大一病不起,这个孩子本该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不上,刘春梅主动去孩子家动员爷爷、奶奶让孩子入园学习。她多方奔走找政府部门、民政局申请救助资金以资助这个孩子,现在这个被资助的孩子已经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了。他的爷爷、奶奶提起这个事就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刘春梅园长好!没让他们的孙子变成一个孤儿。幼儿园每年的“六一”亲子活动都会有一项捐助活动,刘春梅每次都会自己出钱捐助一个家庭贫困的幼儿。
和蔼可亲的关爱幼儿、将心比心的联通家长、细致尽责的管理园务,最终换来的是,刘春梅每天进入幼儿园便会被一群孩子高兴的围着叫“园长奶奶”,也许再多的成绩、荣誉也不及孩子们这一声“园长奶奶”,这个称呼包含着孩子们对她浓浓的爱。

她是农村幼儿教师眼中的“全能大姐”
刘春梅担任园长的幼儿园是刚刚新建成的,好多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刘春梅经常告诉幼儿园的教师大家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要多为幼儿园的发展、建设、日常工作提建议。她在工作中总是照顾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自己为人师表去干急、难、脏、累的工作。木凯淖尔中心幼儿园从一个附属幼儿园转变为独立幼儿园,这个转变的跨度是很大的,建设初期需要完成摆放大型玩具、开辟种植园、挖树根、锯木桩、粉刷彩绘外墙、停车场的建设,戏水池的改造、到栽花种草种树等方方面面的新工作,刘春梅对每一项工作都想在前,干在先,不懂的就向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幼儿园的环境、设施也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完善。

面对陌生的学前教育,她不断钻研,与教师探讨课程研究教法,对于一窍不通的舞蹈专业她也勇于尝试,每天坚持跟大家一起排练。2016年在她带领下编排的“追寻红色记忆,放飞艺术梦想”大型文艺汇演成功举办,为元旦庆祝活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8年6月在她的带领下编排的舞蹈《红星闪闪》在鄂托克旗第五届少年儿童“放飞梦想”幼儿舞蹈电视大赛中成功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演出节目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从舞蹈“门外汉”到可以在编排时指点“一二”,从小学教师到通熟幼儿园管理工作,从只会教学研究到能参与幼儿园建设、规划,刘春梅成为了幼儿老师眼中能文能武的“全能大姐”。

她是自己玩笑话语中永不放弃的“老留守儿童”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农村孩子的对教育的渴望、需要十分迫切。这样的现实状况需要我们的教师留在农村给孩子们教学,这便需要我们的教师做出自己的抉择。
刘春梅曾开玩笑的说,自己是“老留守儿童”,这个玩笑的背景是她扎根农村33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26年,幼儿教学教育、管理工作7年,最好的年华留在了农村,别人也许无法理解为何放弃条件更好一点的城镇生活,但在刘春梅的心中有一架沉甸甸的天平,只有自己站在这头不离开,农村的孩子们在另一头才能有一个公平、平等的站位,农村的孩子才能和城里的孩子有一条相同的起跑线,刘春梅用自己33年的坚守来保持自己心中那架农村教育天平的平衡。
刘春梅深爱这片园地,她深信:只有教师优秀,孩子们才能得到更多的爱和更好的教育。她愿意像木凯淖尔一株普普通通的红柳,朴实无华,把自己所有的爱留给这些可爱的农村孩子们,扎根农村教育,做一名优秀的幼教守护者。